--- --- ---
(点击查看产品报价)

本文标题:"发病牡体可在外套膜及触发产生脓疡或绿色脓疱"

新闻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2-23 17:06:37 本站主页地址:http://www.jiance17.com

疾病特性:
本病原主要感染太平洋牡犡(C. gigas)、奥林匹亚牡犡(Olympia oysters; Ostrea conchaphila =Ostrea lurida),人工感染美国牡犡(Crassostrea virginica)及欧洲牡犡(Ostrea edulis),而鸭鹅蚌(geoduck clams, Panope abrupta)则具抵抗性。局部感染牡犡泡状结缔组织细胞(vesicular connective tissue cells)造成病灶区血淋巴球浸润及组织坏死。一般当水温低于10℃时,经过3至4月之病原潜伏感染则于4月到5月发生疾病,而严重感染较局限发生于养殖2年以上之牡体,死亡率在低水潮下约为30%,同时约10%感染之牡体可复原。
本病原感染牡犡组织,由Hine et al.(2001,R)显微结构特徵及侵害靶的组织,而分为静止期(QC)、泡状期(VC)及内体期(EC)等三种型态,这些虫体型态彼此相互转形;微囊虫易与其他微小细胞病原如波纳米亚虫(Bonamia spp.)区别,因为微囊虫感染牡犡泡状结缔组织细胞、内收肌细胞(adductor muscle myocytes)很少感染血淋球细胞,同时本病原缺乏粒綫体及单孢子体(Haplosporosomes);因此,微囊虫必需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凭取获得能量而驱使虫体生存下来;所以在被微囊虫寄生之宿主细胞内粒綫体,其超显微结构可见管状构造(tube-like structure)从感染之宿主细胞伸入虫体细胞质内以获取粒綫体能量。
至于虫体型态的改变,由先由EC转变为VC,再由VC转为QC,然后QC再转为EC,如此循环。虫体早期增殖分裂(假设为染色体及环形结构,与具二核,多核细胞态,bi & multinucleate form),可于EC至QC期观察到此期之虫体变化状态;从观察数据的推论,从QC期于泡状结缔组织(vesicular connective tissue, VCT)内之均质性血淋球(hyalinocytes)移至肉收肌和心肌细胞(myocytes),然后转变为VC,到最后阶段在肌细胞内形成EC;各期虫体形态特徵,QC期缺乏明显的细胞质胞器构造,如粒结体,内质网与功能性高尔基体,所以QC期虫体在宿主泡状结缔细胞内移行于内收肌与心肌之血淋巴,并从宿主细胞粒綫体获得ATP能量,而EC期虫体保持紧密接近血淋球细胞质之粒綫体,从血淋球细胞核仁获取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且进行内饮作用(endocytosing)取得肝醣,利用ATP行醣酵解作用(glycolysis),发展形成小管泡状高尔基样复合物(small tubulovesicular Golgi-like complex),以製造合成蛋白质。
疾病型态及流行病学
本病一般感染牡犡,大约形成次临床(subclinical)感染症状,至少潜伏3至4个月,如水温低于10℃时,则被感之牡体产生疾病变状;本病发生于北美西部沿岸养殖牡犡区,华盛顿州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可能限制于加拿大乔治海峡(Strait of Georgia)及局部之英属哥伦比亚温哥华群岛(Vancouver Island)附近。本病原可在实验室中经同居(cohabitation)或接种发病牡体之均质物质而成立感染;但病原藉由何种方式进入感受性牡犡,至目前尚未清楚;唯一可推论虫体可能如波纳米亚虫(Bonamia spp.)由血淋球进行吞噬作用,将虫体带入血淋球细胞内。虫体可否在水体环境中生存多久,亦无资料报导,而发病牡体与同饲养牡犡群间之病原传播,可藉由水柱传染。
临床症状及病理学
发病牡体可在外套膜及触鬚(palps)产生脓疡或绿色脓疱,疾病经常显见于2月至6月,而发病高峰期则见于4至5月,死亡率可达40%。大部份被感染之牡犡,在良好的饲养及管理及防疫措施下可复原,但于外套膜仍可见绿色脓疱,减少上市场的商品价值。
于发病牡体之外套膜、消化腺及触鬚可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一般可在泡状组织细胞内,显现2-4μm大小之虫体,有时可在鳃、结缔组织、肠道、外套膜上皮、触鬚窦状隙组织间观察到游离的虫体。
病原致病性意义
此病最早于1960年发生于丹名岛之享利湾(Henry. Bay),当时在低水潮位下之养殖牡犡,造成30%之死亡率,从1960至1994年,于亨利湾养殖之太平洋牡犡,疾病发生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死亡率从11%(1967)至48%(1988),除死亡率外,发病牡体常见体壁、内收肌、外套膜及唇触鬚表面,可见着局部绿色脓疡样5μm直径大病灶,同时会在贝壳邻近区域产生棕色斑痕。虽然本病原于夏季期间会对牡体形成持续性感染,但在养殖夏季期间例行之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却无法来出病原。由实验证据显示当疾病于早春(4至5月)呈活跃状态,但感染却成隐性状直到春季显现疾病,特别在水温低于10℃、塩度30至35ppt时,有利于病原的增殖,产生40%死亡率,约有10%遭受感染之太平洋牡犡会复原,而从实验室接种试验及田间条件调查太平洋牡犡似乎比其他种牡犡对本病较有抵抗性。

http://www.xianweijing.org 显微镜百科
http://www.bjsgyq.com 金相显微镜北京办事处

所有资料用于交流学习之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禁止复制,转载注明地址
上海光学仪器一厂-专业显微镜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显微镜价格
合作站点:http://www.sgaaa.com/显微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