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查看产品报价)

本文标题:"利用透射光学显微镜看到的30μm厚的凯顿石截面图"

新闻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6-20 12:58:30 本站主页地址:http://www.jiance17.com

利用透射光学显微镜看到的30μm厚的凯顿石截面图

    凯顿石是一种鲡状灰岩,形成于侏罗纪中期,作为建筑材料,现在仍可以在
英国斯坦福德(Stamford)附近的凯顿采石场(Ketton quarry)找到。大约在一亿五
千万年以前,斯坦福德地区处于亚热带的浅水区域。由于水中微生物的活动,这
里的碳酸钙比较集中。这些碳酸钙以其他悬浮在水中的矿物或贝壳的碎片为核,

逐渐沉淀成为结晶相的方解石。由于环境和季节的变化,碳酸钙沉积的速
度会有一些变化。由于这些微粒都是悬浮在水中的,使得方解石均匀地生长,粗
略地形成了具有层状微结构的球形颗粒,称为鲡粒。鲡粒逐渐地长大到临界大小
时,水的浮力已经无法支持它们的重量,鱿粒就会沉到海床上。日久天长,由于
进一步的沉积和压力,它们变得越来越坚固。随后发生的成岩过程也使它的形式
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叠加的压力导致在绍粒的接触点上产生很大的局部应力,
结果就产生了方解石的局部溶解(压溶(pressure solution))以及接下来的再沉积
过程。

是利用透射光学显微镜看到的30μm厚的凯顿石截面图,从截面图
上可以看到上述这些事件的证据。位于A点的鲡粒正好被从中心截开
,能很清楚地看到和截面垂直的片状生长环。位于鲡粒中心的粒子就是
核,碳酸钙就是沉积在它的上面。

B点处的鱿粒的截面正好经过表面层,在这里
看不到片状生长环,是因为截面所在的平面和片状的薄层形成的夹角很小。在鲡
粒A和C的边缘处,由于压溶导致了不同的微观结构,使得这两个鲡粒彼此生长
融合。压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鲡粒的结构。

所有资料用于交流学习之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禁止复制,转载注明地址
上海光学仪器一厂-专业显微镜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显微镜价格
合作站点:http://www.sgaaa.com/显微镜百科